2021-04-20 08:08:47 來源:新聞中心
30歲是女性成熟、美麗、自信的年齡,可是30多歲的方女士,卻出現反反復復的吞咽困難,胸骨后疼痛、反酸燒心,被病痛折磨了2年多。她曾就診于多家醫院,多次做胃鏡、CT等檢查, 均被診斷為胃食管反流。方女士四處求醫,可癥狀反反復復,沒有好轉,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、工作,她甚至對生活失去了信心。近日,抱著再試一次的態度,她找到了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仁君,根據她的病史特點,李仁君初步診斷為她為賁門失弛緩癥,立即給她安排了上消化道造影、胃鏡檢查,結果證實了他的診斷。
眾所周知,我們進食都和賁門有關,賁門在食管和胃的交界處,它就像一道門,我們吃東西時,賁門打開,食物通過,順利到達胃部,不吃東西時賁門關閉,防止胃里的胃酸、未消化的食物從我們的嘴里吐出來。即便你在在睡覺、倒立、蹦極時也不要擔心食物從胃里倒流出來。賁門能開合自如,主要是受一個叫食管下端括約肌的肌肉控制,肌肉松弛,賁門就打開,肌肉緊張,賁門就關閉。如果這個肌肉大多數處于緊張狀態,你就無法享受美食了,因為食物被關在賁門外,無法到達胃。
食管下端括約肌總是處于緊張狀態,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,叫賁門失弛緩癥,發病率為十萬分之零點一到零點六。消化內科兼內鏡中心主任李仁君告訴方女士可以通過POEM(經口內鏡肌切開術)的手術解除這些癥狀,方女士及家人立即表示要盡快手術。
POEM手術示意圖
面對患者和家屬的信任和期待,李仁君還是有一絲顧慮。POEM屬于內鏡IV類手術,省內僅有少數醫院開展,目前在我院尚未開展。2018年以來在李仁君主任帶領下,我院已獨立開展內鏡粘膜下剝離術(ESD)近100例,具備了成熟的技術基礎。在反復研究了該病例特點,李仁君及其團隊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及應急預案。
3月31日,在麻醉團隊及內鏡中心主管護師孟祥愛的配合下,李仁君為她實施了POEM手術。他利用內鏡在食管中段切開黏膜層建立黏膜下隧道,然后在隧道內進行分離,并逐漸向前推進直達賁門下方,顯露食管賁門平滑肌,然后在內鏡直視下縱向切開食管下段及賁門括約肌,肌肉切斷后,賁門狹窄立即解除。最后李仁君反復確認沒有出血后退出隧道,用鈦夾關閉了隧道開口處。整個手術耗時1小時20分鐘。術后第3天拔除了胃腸減壓,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賁門處明顯松弛,造影劑順利通過。
術后,懷著忐忑的心情,方女士喝下了第一碗米粥,她驚奇地發現,以前困擾她的那些吞咽困難、燒心、反酸的癥狀不見了。術后一周,患者開心得出院了。
“賁門失弛緩癥是因為食管下端括約肌緊張,治療原理很簡單,就是把這塊肌肉的纖維縱向切斷,肌纖維斷了后就無法繃緊,賁門就松弛了,不能進食的癥狀隨之解除。經口內鏡肌切開術可以形象的稱之為‘隧道內鏡技術’,這種治療技術不需開胸開腹,一次性治療,一次性根治,效果立竿見影。看到病人如此痛苦,我們做醫生的責無旁貸,為病人解除病痛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。”李仁君說。POEM手術的成功開展,也標志著我院消化內鏡微創技術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。 (消化內科 楊寧)
歡迎關注我院微信公眾號
國家衛生健康委患者滿意度調查